在调整造价工程师的材料单价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按实调整法
使用实际采购价格与定额价格之间的差异来调整材料单价。
公式:材料单价价差 = 实际价格 - 定额价格。
综合系数调差法
利用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测算的综合调差系数来调整材料价差。
公式:单位工程材料价差调整金额 = 综合价差系数 × 预算定额直接费。
合同条款调整
根据合同条款中关于材料价格波动的规定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材料单价下降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幅度,则按实调低。
市场价格变动调整
当材料价格下降负7%时,原工程价钱应减少7%。
综合单价调整
当工程量偏差导致综合单价偏差超过15%时,可以进行调整。
政府规定
根据政府物价部门的规定,当材料价格上涨或下降幅度在5%以内时,差价由承包人承担或受益;超过5%的部分由发包人承担或受益。
多元化采购策略
对于价格波动较大的材料,采用多元化采购策略,建立多供应商供货机制,允许采购人员根据市场价格和供应商资源制定采购计划。
价格监测和预警
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获取市场动态,分析价变趋势,预判可能引起的冲击。
制定价格调整政策
根据市场价格变化的幅度和阶段性趋势,制定出不同种类的调整策略。
调整方案的细化和操作化
针对价格调整政策,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调整方案,并制定操作化细则。
在实施这些调整方法时,造价工程师需要收集当前市场的材料价格信息,并与预算或合同中的价格进行比较,同时考虑材料成本、人工费用、机械使用费和项目管理费用等因素。此外,造价工程师还需关注材料价格的走势,为项目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