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工程师制度改革前后对比:
实施部门
调整前:由原人事部、建设部共同实施。
调整后: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
专业分类
调整前:分为土木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两个专业。
调整后:分为土木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四个专业。
执业级别
调整前:仅有一级造价工程师。
调整后:分为一级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一级造价工程师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分别负责注册,二级造价工程师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注册。
考试科目
调整前:设《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四个科目。
调整后: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设四个科目,其中《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建设工程计价》为基础科目,《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和《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为专业科目;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设两个科目,其中《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为基础科目,《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为专业科目。
学历要求与工作年限
改革后:要求报考者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不同学历者需要相应的工作年限,具体为专科5年、本科4年、硕士3年、博士1年。
专业背景
改革后:明确了报考的专业范围,除了工程造价专业外,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也可报考。
考试形式与时间
改革后: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分4个半天进行,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分2个半天进行,部分科目考试时间有所调整。
成绩管理
改革后: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实行4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实行2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
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
改革后:市场需求大增,要求必须配备造价工程师,升职必备证书,就业方向更广,证书供不应求,考试热度提升。
证书效用
改革后:原人事部、原建设部发布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与新制度中的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效用等同。
这些改革措施旨在进一步规范行业人才的准入标准,提升造价工程师的专业水平,并满足工程建设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