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砖石基础教程如下:
砖石基础概述
砖石基础主要指由烧结普通砖和毛石砌筑而成的基础,均属于刚性基础范畴。这种基础的特点是抗压性能好,但整体性、抗拉、抗弯、抗剪性能较差,材料易得,施工操作简便,造价较低。适用于地基坚实、均匀,上部荷载较小,7层和7层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基础工程。
施工准备工作要点
砖的浇水湿润 :砖应提前1~2天浇水湿润,烧结普通砖的相对含水率宜为60%~70%。清除杂物:
清除砌筑部位处所残存的砂浆、杂物等。
设置皮数杆:
在砖砌体转角处、交接处应设置皮数杆,皮数杆上标明砖皮数、灰缝厚度以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
砖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基础形式
大放脚:
有等高式和间隔式两种。等高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两边各收进1/4砖长;间隔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及一皮砖,轮流两边各收进1/4砖长,最下面应为两皮砖。
砌筑形式: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筑形式,即一皮顺砖与一皮丁砖相间,上下皮垂直灰缝相互错开60mm。
灰缝要求
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10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低于90%。
基础底标高:
当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砖基础底的高差。
转角和交接处:
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留置斜槎。
防潮层:
基础墙的防潮层,采用1:2水泥砂加适量防水剂铺设,其厚度宜为20mm,防潮层位置在室内地面标高以下一皮砖处。
施工方案
单独基础:
不允许留设施工缝,顺序是先边角后中间。
条形基础:
一般不留施工缝,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000~3000mm距离。
设备基础:
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300~500mm,应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浇筑。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层混凝土。
浇筑与养护
浇筑方案:
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及混凝土供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案,如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
振捣:
采取振捣棒振捣,初凝以前进行二次振捣。
养护:
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覆盖和浇水,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裂缝控制
优选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适当降低水胶比,减少水泥用量。
降低入模温度,控制内外温差(无要求时,25℃以内)。
骨料可用水冲洗降温。
及时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预埋冷却水管。
使用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补偿收缩。
设置后浇带。
二次抹面。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砖石基础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希望这些信息对您的二级建造师考试和实际施工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