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注浆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基础灌浆要求
灌浆配制、性能和养护需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
灌浆前要清洗洁净灌浆处,宜采用细石混凝土,其强度应高于基础或地坪混凝土一级。
灌浆层厚度一般不应小于25mm,特殊情况可使用无收缩混凝土。
灌浆前应设置外模板,确保设备底座外缘与模板间距不小于60mm。
大量涌水隧道注浆材料
水泥:用4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标准。
水玻璃:用出厂浓度42~45Bé,比重1.42~1.45,模数2.4~2.8的水玻璃原液。
拌合水:水质应符合《铁路砼及砌石工程施工规范》中的各项规定。
配合比控制:水灰比(W/C)为0.8;水玻璃稀释浓度为25~35Bé;双液体积比(C/S)为1:0.5~0.7。
凝胶与凝结时间控制:为满足浆液扩散半径的要求,采用凝结时间为:一般地段3分钟,富水地段1~2分钟。
其他注意事项
预留孔灌浆前,灌浆处应清洗洁净,灌浆宜采用细碎石混凝土或其他灌浆料,其强度应比基础或地坪的强度高一级,灌浆时应捣实,并不应使地脚螺栓倾斜和影响设备的安装精度。
当灌浆层与设备底座面接触要求较高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灌浆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仅用于固定垫铁或防止油、水进入的灌浆层,且灌浆无困难时,其厚度可小于25mm。
灌浆前应敷设外模板,外模板至设备底座面外缘的距离不宜小于60mm。模板拆除后,表面应进行抹面处理。
当设备底座下不需要全部灌浆,且灌浆层承受设备负荷时,应敷设内模板。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注浆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建议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执行,并在必要时咨询相关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