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为了提升建筑行业管理水平而设立了这一资格。以下是一级建造师相关历史信息的总结:
起源与早期发展
一级建造师制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目的是为了提升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
2002年12月5日,中国正式出台了建造师注册职业资格制度,这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步骤。
2003年2月27日,国家要求大力推广注册职业资格认证,并逐步废除原有的项目经理管理制度,设立了5年的过渡期。
考试与资格认定
在过渡期内,一些符合考核认定条件的一级项目经理通过相关部门的考核认定,取得了第一批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
2005年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一级建造师考试,由于组织不成熟等原因,2008年中途停考一年。
2009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恢复并继续举行。
证书与国际接轨
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参考了国际建造师协会的注册建造师制度,该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已有150余年历史。
具有执业资格的一级建造师已经形成了国际性组织——国际建造师协会。
制度意义
一级建造师是建设工程行业的重要职业资格考试,是担任大型工程项目经理的前提条件。
该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深化建设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建设工程管理。
综上所述,一级建造师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设立,经过多次考试和资格认定,逐步完善并形成了国际性组织。这一制度对于提升建筑行业管理水平、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