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围堰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土石围堰:
利用当地材料如土、石等筑成的围堰,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特别是地基适应性强的情况。防渗结构形式有斜墙式、斜墙带水平铺盖式、垂直防渗墙式及灌浆帷幕式等。
混凝土围堰:
采用常态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建筑而成,适用于岩石地基。特点是挡水水头高、底宽小、抗冲能力大,堰顶可溢流。结构形式有重力式、拱形等。
钢板桩围堰:
利用钢板桩打入水中形成的挡水结构,包括打入式和装配式两种。适用于不同地基条件,如岩石地基或混凝土基座上建造,最大挡水水头分别不宜大于30m和20m。
钢筋混凝土板桩围堰:
由钢筋混凝土板桩构件沉桩后形成的组合桩体,适用于深水或深基坑,流速较大的砂类土、黏性土、碎石土河床。具有挡水防水功能,也可用作基础结构的一部分。
钢套箱围堰:
钢套箱围堰按形状分为矩形(圆端形)和圆形,有单壁、双壁及单双壁组合式。适用于流速较小、覆盖层较薄的岩石河床,埋置不深的水中基础。
土袋围堰:
围堰两侧用草袋、麻袋、玻璃纤维袋或无纺布袋装土堆码,中心部分可填筑黏土及黏性土芯墙。适用于水深≤3.0m、流速≤1.5m/s的情况。
木桩竹条土围堰:
利用木桩及打入水中形成排式挡水结构,一侧填土来进行止水。适用于水深1.5~7m、流速≤2.0m/s的情况,特别适用于能打桩、盛产竹木的地区。
竹篱土围堰:
采用木桩打入水中形成框架,利用竹篱填土石形成挡水结构。同样适用于水深1.5~7m、流速≤2.0m/s的情况。
竹、铁丝笼围堰:
采用编制成型的竹笼、铁丝笼或铅丝笼形成框架,放入石块堆叠形成挡水结构。适用于水深4m以内、河床难以打桩、流速较大的情况。
堆石土围堰:
使用土石堆筑形成的围堰,适用于河床渗水性很小、流速≤3.0m/s的情况,石块能就地取材。
这些围堰形式根据具体工程需求、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以确保工程安全和顺利进行。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需要结合多种围堰形式进行综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