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路基通病

欧大百科书 · 2024-12-26 08:18:28

二级建造师在路基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通病及其防治措施如下:

路基“弹簧”

现象:路基表面出现明显的放射性裂纹(粘性土)或疏松(砂性土),从远处看,可以发现弹簧点处平坦度与正常压实面不同。

原因

不同性质的土壤混填施工,特别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

碾压过程中,脆弱层未及时发现并处理。

填土含水量过高,未进行晾晒便进行碾压。

防治措施

严格禁止不同性质的土壤混填施工,确保填土的均匀性。

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脆弱层,应及时去除并换填良性土壤重新碾压。

对局部的“弹簧”路基,可以在不影响行车及道路安全的情况下,对过湿土进行翻晒、掺配,待含水量适宜后再碾压成型。

加强路基路面的排水工作,将地下水位降至路基下50cm。

填土前去除混杂的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

边坡不稳

现象:边坡局部或整体失稳,产生塌方或滑动。

原因

边坡顶部长期承受荷载。

未采取有效排水措施,导致地下水位抬高,土体力学参数降低。

填挖交界面处理不当。

防治措施

填筑路基前,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的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路基施工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确保压实度满足要求。

构造物两侧的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一般路段压实度不得大于30cm。

加强边坡的防护和加固,如设置护坡、锚杆等。

沉降

现象:路基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出现不均匀沉陷。

原因

路基填土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未达到最佳含水量。

压实度不满足标准,存在“弹簧土”现象。

地基处理不当,如软土未进行有效处理。

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填土的含水量,确保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碾压。

提高压实度,确保每个压实层都达到设计要求。

对软基进行有效处理,如换填、排水预压等。

加强路基的排水设计,防止水分在路基中积聚。

季节性冻土路基消失

现象:在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在冬季出现冻胀,导致路面损坏。

原因

路基未进行保温处理,冻土在冬季膨胀导致路基破坏。

排水系统不畅,水分在路基中积聚,加剧冻胀。

防治措施

在路基两侧设置保温层,减少冻土的膨胀影响。

加强路基的排水设计,确保水分能够及时排出。

选择合适的填料,提高路基的抗冻性能。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二级建造师在路基施工中遇到的质量通病,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