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造价工程师证书是否“越来越水”的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市场需求变化
挂靠市场萎缩:自2021年起,随着造价资质取消,挂证市场被堵死,导致部分人失去了考证的动力。这一变化使得证书的市场需求从“显性”转为了“隐性”,从而影响了考取证书的人数。
行业不景气:建筑行业的整体不景气进一步削弱了考试热情,尤其是90后、00后逐渐对工程行业失去兴趣,导致行业“后浪”减少,而70后、80后由于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无暇再折腾考试。
证书价值变化
考试难度提高:随着挂靠市场的消失,造价工程师证书的“快钱”属性不再,考试难度相应提高,证书变得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其含金量也被重新定义。
行业筛选机制:高缺考率并不等同于证书含金量下降,而是一次自发的行业筛选。那些抱着投机心态的“蹭证人”被淘汰出局,留下的更多是对行业有追求的造价从业者。
行业需求与证书价值
实际需求:尽管挂靠市场减少,但实际工程中对于造价工程师的需求仍然存在,且随着行业规范化和专业化,对持证人的技能要求更高。
职业发展:造价工程师证书依然是建筑行业中的重要职业资质,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晋升仍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
造价工程师证书是否“越来越水”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一方面,挂靠市场的萎缩和行业不景气导致考取证书的人数减少,使得证书的市场需求变得更为隐性;另一方面,考试难度的提高使得证书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其含金量得到重新定义。因此,可以说证书的价值正在从“快钱”属性转向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证书考取难度。对于真正有志于从事造价工程的人来说,证书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