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考试中关于放坡系数的规定如下:
放坡系数的定义
放坡系数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这个比值通常以“1:m”的形式表示,其中m即为放坡系数。
不同土壤类别和深度的放坡系数
一类土、二类土:深度超过1.2m时,放坡系数为0.5k。
三类土:深度超过1.5m时,放坡系数为0.33k。
四类土:深度超过2.0m时,放坡系数为0.25k。
放坡起点的确定
在建筑中,放坡并非一概全以垫层下平开始放坡,要视垫层材料而确定。
当砼垫层做基础垫层时,放坡高度从垫层的下表面开始计算。
管线土方工程定额中的放坡系数
挖土深度在1.01m~2.00m时,按1:0.5放坡。
挖土深度在2.01m~4.00m时,按1:0.7放坡。
挖土深度在4.01m~5.00m时,按1:1放坡。
挖土深度大于5m时,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加权平均放坡系数
对于上下不同土层厚度的基坑,可以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放坡系数。例如,某基础槽坑内上面为二类土厚度0.8米,下面为三类土厚度0.5米,加权平均放坡系数K加权平均=(0.5×1.0+0.33×0.3)÷1.3≈0.46。
这些规定适用于一级建造师考试中的土方工程和基坑支护工程,有助于考生在实际工程中正确计算放坡工程量,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