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钢材成分知识如下:
碳 (C)
碳是钢材中最主要的元素,影响钢材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机械力学性能。
当含碳量小于0.8%时,碳含量增加将使抗拉强度及硬度提高,但塑性与韧性将降低,焊接性能、耐腐蚀性能也下降。
当含碳量大于1.0%时,随含碳量增加,钢的强度反而下降。
硅 (Si)
硅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对塑性和韧性影响不大。
当含量小于等于1%时,Si含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强度及硬度。
锰 (Mn)
锰能提高钢的强度和耐磨性,并可消减因氧与硫引起的热脆性,改善热加工性能。
锰含量一般在1%~2%之间时,对钢的性能提升最为显著。
硫 (S)
硫是有害元素,会引起热脆性,使机械性能、焊接性能及抗腐蚀性能下降。
硫在钢中呈非金属硫化物夹杂物存在,具有强烈的偏析作用,降低各种机械性能,并易于导致焊接时产生热裂纹。
磷 (P)
磷是有害元素,会引起冷脆性,造成塑性、韧性、焊接性、冷弯性下降,但可提高耐磨性及抗腐蚀性。
磷在钢中偏析作用强烈,使钢材冷脆性增大,并显著降低钢材的可焊性。
氧 (O)
氧为有害杂质,会降低钢材的强度和韧性,影响焊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氮 (N)
氮的影响与磷相似,会降低钢材的塑性和韧性,但可提高强度和时效敏感性。
钛 (Ti)
钛能改善钢材的强度和韧性,降低时效敏感性,提高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这些化学成分在钢材中的含量虽然较少,但对钢材的性能影响很大。在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中,了解这些成分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