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砌墙规范要求如下:
基本规定
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根据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砂浆和混凝土质量控制、砂浆拌合工艺、砌筑工人技术等级四个要素从高到低分为A、B、C三级,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及以上的砌体结构工程,应为A级或B级。
材料要求
砌体结构不应采用非蒸压硅酸盐砖、非蒸压硅酸盐砌块及非蒸压力加气混凝土制品。
下列部位或环境中的填充墙不应使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建筑物防潮层以下墙体;
长期浸水或化学侵蚀环境;
砌体表面温度高于80°C的部位;
长期处于有振动源环境的墙体。
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且不应低于强度等级的1.5倍。
设计要求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焊接网。
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板、屋面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端钢筋应与支座处沿墙或圈梁配置的纵筋绑扎,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与现浇板对接时,预制板端钢筋应与现浇板可靠连接。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的承重墙、梁不应采用无筋砌体构件支承。
工艺要求
砌筑方法:应采用从下往上、从内到外的砌筑顺序,确保墙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砌筑顺序:必须使用水平仪、垂直仪等专业工具,确保墙体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
砌筑规范:墙体砌筑过程中要对每一道隔墙和承重墙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加固要求
为了增强墙体的承重能力和抗震性能,施工规范还要求进行墙体的加固工作。通常采取的加固措施包括在墙体中加设抗震钢筋、设置横梁和加厚墙体等。规范要求进行墙体加固时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加固措施可靠、有效。
其他要求
砌体的砖块错工字缝,对缝砌筑,将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砌缝为砌体的薄弱部位,砂浆的粘结力有限,一般的砌体都是竖向承载,所以竖向的缝要求错开,这样薄弱的部位不会一条线贯穿性破坏。
砌体的码转需要整齐,平顺,不能前凸后翘。码转的平整度,规范性不仅是安全的保障,也能更高效和节约的使用辅材,比如水泥砂浆的用量,会因为码转的整齐度而大大节约。砌体使用的砂浆要现拌现用,并且在拌和后3小时内用完。如果是采用铺浆法砌墙,铺浆的长度不要超过750毫米。同时,如果施工期间的温度超过了30℃,铺浆的长度则不可超过500毫米。
厨房、卫生间、开敞阳台,必须制作止水梁,并在高离地面120mm内埋石子,以便卫生间地面转角处做防水,不裂缝,确保防水质量,让质量有保障,减少返工,一步到位。
新旧墙体交接处砌墙需打“拉结筋”500mm,入旧墙100mm,在末端回弯做结构时,加入柱筋胶,进行巩固。
冬季砌墙,单砖墙最好不要直接砌到顶,需放至1-2天左右,粉刷好的墙需养护三天以上。砌墙当天砖不能直接砌到顶,须间放一至二天,到顶后原顶白灰须预先铲除后方可施工。另外,最顶上一排砖须采用斜砌法,墙壁面应保持整洁。
对于新旧墙体的交界处粉刷时,应“挂网”网宽200毫米网径10×10毫米新旧墙体各100毫米,并用1:3砂浆刷,粉刷厚度不可高于25毫米,若超过应使用加强网,防止空鼓和脱落。
这些规范要求旨在确保砌体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的砌墙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