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考试中关于钻孔灌注桩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钻孔灌注桩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应掌握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确保所有原材料及制品的质量检验报告齐全。
制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措施。
保持有效的施工记录。
成孔方式与设备选择
成桩方式包括泥浆护壁成孔、干作业成孔、沉管成孔及爆破成孔,各自有不同的适用土质条件。
泥浆护壁成孔主要采用正循环和反循环回转钻、冲击钻、旋挖钻和潜水钻等方法。
干作业成孔主要采用长螺旋钻孔、钻孔扩底和人工挖孔等方法。
沉管成孔主要采用夯扩和振动等方法。
爆破成孔适用于含少量砾石、卵石(含量少于20%)的土层及风化岩层。
泥浆护壁成孔
护筒顶面应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宜高出地面0.3m。
泥浆应选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润土,清孔后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于1.1,含砂率不得大于2%,粘度不得大于20Pa·s。
现场应设置泥浆池和泥浆收集设施,泥浆宜在循环处理后重复使用。
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端承型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00mm,摩擦型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300mm。
清孔方法
清孔方法包括抽浆法、换浆法、掏渣法、喷射清孔法以及用砂浆置换钻渣清孔法等,其中抽浆法清孔较为彻底。
钢筋笼制作与吊装
每根灌注桩应留取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3~4组,进行无破损法检测,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桩应逐桩进行检测。
灌注水下混凝土
灌注混凝土时应边灌边振捣,确保孔壁土不坍落在混凝土中。
灌注前应先泵入混凝土并停顿10~20s,再缓慢提升钻杆,保证管内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
施工注意事项
钻孔场地的准备和选用应根据桩位所处的场地地质和水文情况确定,平台顶面高程应高于桩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1.0m以上。
成孔过程中应保持钻机稳定,发生斜孔、塌孔和护筒周围冒浆、失稳等现象时,应立即停钻并采取相应措施。
这些考点涵盖了钻孔灌注桩从施工准备到成孔、清孔、钢筋笼制作与吊装以及灌注水下混凝土等各个阶段的关键内容。建议在复习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和图纸,加深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