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实物公式涉及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公式:
梁的变形
悬臂梁端部的最大位移公式:
[
EIqlf84 =
]
其中,( E ) 是材料的弹性模量,( I ) 是截面的惯性矩,( q ) 是外部荷载,( l ) 是跨度。
墙、柱高厚比
墙、柱高厚比公式:
[
hH0 = beta
]
其中,( H0 ) 是墙、柱的计算高度,( h ) 是墙、柱的对应厚度。
楼梯踏步宽度与高度的关系
楼梯踏步宽度 ( b ) 与高度 ( h ) 的关系:
[
2h + b = 600 - 620 text{mm}
]
高程测设
前视点读数与后视点读数的关系:
[
text{前视点读数} + text{前视点高程} = text{后视点读数} + text{后视点高程}
]
其中,( b ) 是前视点读数,( H_B ) 是后视点读数,( a ) 是前视点高程,( H_A ) 是后视点高程。
钢筋配料
直钢筋下料长度公式:
[
L = text{构件长度} - text{保护层厚度} + text{弯钩增加长度}
]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公式:
[
L = text{直段长度} + text{斜段长度} - text{弯曲调整值} + text{弯钩增加长度}
]
箍筋下料长度公式:
[
L = text{箍筋周长} + text{箍筋调整值}
]
如果钢筋需要搭接,还需增加搭接长度。
不得设置脚手眼的墙体或部位
不得在以下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120mm厚的墙、清水墙、料石墙、独立柱和附墙柱
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部位。
这些公式涵盖了建筑工程中的结构计算、测量、钢筋加工等多个方面,是一级建造师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深入理解每个公式的物理意义和应用场景,以便在实际工程中能够正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