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的因素分析方法主要采用 连环替代法,也称为因素分析法或连锁置换法。这种方法通过假定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逐个替换,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因素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确定分析对象 ,并计算出实际数与目标数的差异。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
,并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
以目标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目标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
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上面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将每次替换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应与分析对象的总差异相等。
替换顺序
在因素分析法中,替换顺序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先工程量,后价值量;
先绝对数,后相对数。
计算应用示例
以商品混凝土的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为例,设目标成本为443040元,实际成本为473697元,比目标成本增加30657元。通过因素分析法分析成本增加的原因:
第一次替代: 产量从目标量替换为实际量,计算产量增加对成本的影响。 单价从目标量替换为实际量,计算单价提高对成本的影响。 损耗率从目标量替换为实际量,计算损耗率下降对成本的影响。 通过以上步骤和原则,可以得出各个因素对成本的具体影响程度,从而为成本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 建议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遵循以下步骤以确保因素分析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明确分析目标和对象第二次替代:
第三次替代:
合理选择替换顺序,确保分析过程逻辑清晰。
严格控制变量,确保每次替换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详细记录计算过程,便于后续复核和验证。
通过掌握和应用因素分析法,一级建造师可以更有效地分析项目成本,识别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从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