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在处理挡土墙问题时,需要关注多个方面,包括墙体裂缝、局部变形、墙体位移以及地基处理等。以下是具体的处理措施和建议:
墙体裂缝
监测裂缝:记录裂缝的宽度、长度和深度,评估其发展状况。
表面封闭:对表面裂缝采用封闭剂或防水涂料进行封闭,防止水分侵入。
化学注浆:对较深的裂缝,可采用化学注浆或水泥注浆填充并加固结构。
结构支撑:对于设计结构承载安全的裂缝,需增加支撑或改变结构形式,如锚杆加固、现场浇筑钢筋混凝土面板及格构梁的支撑结构等。
局部变形
改善排水系统:减少水压力对挡土墙的影响。
设置压力释放结构:如排水盲沟,以减轻土压力。
拆除重砌:对于老化或劣化的结构材料,拆除变形部位的挡土墙并重新砌筑,设置压顶梁,提高整体性能。
墙体位移
地基处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如强夯法、换填法、桩基承台、振冲法或特殊土地基处理等,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排水设施: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泄水孔和反滤层,确保排水通畅,减少墙背水压力。
地基处理
强夯法:通过重锤夯击地面,提高地基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换填法:挖除软弱土层,回填高强度材料并夯至密实。
桩基承台:在地基中设置桩体,并在桩顶设置承台,将荷载均匀传递到深层稳定土层或岩石层。
振冲法:在高压水流作用下振冲,使松砂地基变密,或在粘性土地基中成孔后填入碎石等材料,形成复合地基。
特殊土地基处理:针对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等特殊土质,采取特定的处理方法,如石灰桩法、碱液法等。
施工要求
墙体砌筑:墙身应分层错缝砌筑,砌出地面后及时回填夯实,完成顶面排水及防渗设施。
伸缩缝与沉降缝:缝内两侧壁应竖直、平齐,无搭叠,防水材料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泄水孔:在砌筑墙身过程中设置,确保排水通畅,并保证墙背反滤、防渗设施的施工质量。
养护:基础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覆盖保湿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
观测与维护
变形观测:挡土墙投入使用后,应进行墙体变形观测,确认其安全使用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处理挡土墙的裂缝、变形和位移问题,提高挡土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处理方法,并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要求,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