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在起拱时,应遵循以下步骤和注意事项:
起拱高度
对于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若设计无具体要求,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至3/1000。
施工方法
池壁与顶板连续施工时,池壁内模立柱不得同时作为顶板模板立柱。
池壁模板可先安装一侧,绑完钢筋后分层安装另一侧模板;或可采用一次安装到顶而分层预留操作窗口的施工方法。
规范依据
GB50666-2011及GB50204-2002(2011版)规范要求,跨度不小于4m的梁、板的起拱高度为1~3‰。
该规范要求为一般项目,范围值较宽松,施工起拱应结合具体工艺情况和经验正确把握。
起拱形状
施工起拱不可能做到二次抛物线形状,只能控制最高点,其他点有抛物线的意识即可。
支撑长度配置
支设梁底模时,梁端的底模高度不变,梁中的底模要求在做支撑时,将支撑的长度按照起拱要求配置,这样就起到一个自然起拱的作用。
两端及中间模板的支撑长度一样,支设完后,在中间部位的支撑底部用木穴垫起,直到达到规范要求的起拱高度即可。
建议
设计要求:首先应查看设计图纸中是否有明确的起拱要求,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施工经验:在没有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施工经验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起拱高度,通常在跨度的1/1000至3/1000之间。
质量控制:起拱的高度和形状应均匀,避免局部过高或过低,影响结构的质量和美观。
规范遵守: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一级建造师可以有效地进行起拱施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