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城镇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路基工程质量控制指标
土方路基压实度和弯沉值应100%合格。
纵断面高程、中线偏位、平整度、宽度、横坡及路堤边坡等应符合要求。
石方路基:挖石方路基边坡必须稳定,严禁有松石、险石;填石方路基,压实密度应符合试验路段确定的施工工艺,沉降差不应大于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
路面工程质量控制指标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如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材料、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砂砾)原材料质量、压实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等应符合规范规定。
级配碎石(碎砾石)、级配砾石(砂砾)基层集料质量及级配、压实度、弯沉等应符合规范规定。
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应小于96%;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小于95%。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mm~+10mm。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要求。
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原材料质量、混凝土弯拉强度、混凝土面层厚度、构造深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铺砌式路面使用的石材质量、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预制混凝土砌块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砂浆平均抗压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任一组试件抗压强度最低值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85%。
城镇道路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
道路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设计车速:快速路60~100km/h,主干路40~60km/h,次干路30~50km/h,支路20~40km/h。
双向机动车道数:快速路≥4条,主干路≥4条,次干路2~4条,支路2条。
机动车道宽度:3.50~3.75m。
分隔带设置:快速路必须设双、四幅路;主干路应设三、四幅路;次干路可设单、双幅路;支路不设分隔带。
横断面采用形式:路堤(填方)、路堑(挖方)、半填半挖。
设计使用年限:快速路15年,主干路15年,次干路15年,支路10年(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时)。
路面力学特性分类
柔性路面:如沥青类,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大。
刚性路面:如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极限弯拉强度高。
这些技术指标是二级建造师在城镇道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依据,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