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在钢筋进场时应遵循以下规范:
材料提交与验收
钢筋进场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相关材料,包括钢筋生产厂家的资格证书、产品合格证书、质量检测报告等。
钢筋进场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检查钢筋表面是否有锈蚀、裂纹、变形等缺陷,检查钢筋长度、直径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监理工程师应对钢筋进场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力学性能检查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强屈比)不应小于1.25。
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标准值的比值(超屈比)不应大于1.30。
钢筋的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钢筋力学性能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方法:检查抽样检验报告。
外观与标识检查
钢筋表面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油污、锈蚀、粘附杂物等情况。
钢筋的级别、捆数应与质量证明文件及现场挂牌一致。
钢筋进场后应悬挂合格与不合格的挂牌,以示区分。
重量偏差检测
用电子秤称钢筋的实际重量,并根据理论重量算出重量偏差。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关规定。
存放与防护措施
钢筋应按照规定的区域进行存放,存放区域应干燥、通风、防潮,并应有防护措施,防止钢筋受到损坏。
施工过程监督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对钢筋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钢筋使用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见证取样与记录
钢筋进场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申报的进场钢筋的外观、数量、规格尺寸等进行严格核对、检查,做好相应的检验记录。
取样时切口应平滑,与长度方向垂直且不应小于500mm。
质量证明文件核对
核对钢筋质量证明文件中的厂家、品牌、出厂日期、品种、型号、尺寸、重量炉号等信息是否与每捆钢筋上的挂牌一致。
通过以上规范,监理工程师可以确保进场钢筋的质量符合要求,从而保障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