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在配制混凝土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加料顺序和配合比设计原则。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加料顺序
粗骨料(碎石或碎砾):首先加入约占混凝土总体积60%-80%的粗骨料。
细骨料(砂子):其次加入细骨料,其加入量约占混凝土总体积的15%-40%。
水泥:在粗细骨料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泥。水泥的加入量通常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配合比来确定。
外加剂(如有需要):根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可以在水泥加入后适当加入一定比例的外加剂,如减水剂、防冻剂等。
水:最后加入适量的水,使混凝土达到所需的坍落度。
配合比设计
材料选择:预应力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粗骨料应采用碎石,其粒径宜为5-25mm。
水泥用量: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³。
外加剂使用:混凝土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及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从各种材料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最大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06%。
坍落度: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随机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
和易性:混凝土和易性是指新拌水泥混凝土易于各工序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注、捣实等)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及保水性。
其他注意事项
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必须确保所有材料均匀混合,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试配: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试配时应使用实际采用的材料,确保混凝土满足和易性、凝结时间等施工技术条件,并符合强度、耐久性等要求。
运输与浇筑: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摩阻力,如选用卵石、限制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值、控制细骨料的级配、掺入适量的外掺剂、减小砂、石的含泥量等。
通过遵循以上步骤和原则,一级建造师可以配制出符合工程要求的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