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和“订金”在法律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含义
定金:定金是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的订立、生效或履行等而自愿约定的一种担保形式。它具有担保性质,目的在于促使支付定金的一方履行义务,保障另一方的权利得以实现。
订金:订金只是单方行为,是指合同的一方为交易需要而向另一方交纳的金钱,一般仅作为预付款使用,不具有与“定金”相同的担保性质。
用途
定金:定金通常金额较大,一旦支付,通常意味着双方都已准备好履行合同,任何一方违约都可能面临定金损失的风险。
订金:订金一般金额较小,主要用于表明购买意向,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
退还规则
定金:定金不可退。一旦给付定金,若发生违约情况,定金将作为制裁违约方、补偿守约方的手段。若定金收受方违约,需双倍返还定金金额。
订金:订金可退。订金给付后,如发生一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的情形,收取订金的一方需全额退还订金给付款方。
法律效应
定金: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订金:订金并不具备担保功能,只是合同的部分履行。若是合同可以正常履行,订金则充当合同中的货款,若是合同无法履行,无论是哪一方的责任,订金都应当全额退还给交付订金方。
建议
在实际交易中,建议明确区分“定金”和“订金”的使用场景和含义,以避免因概念混淆而产生法律纠纷。对于重要的合同,最好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定金和订金的金额、支付方式及退还条件,以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