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现浇拱桥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拱桥的类型与施工方法
主要类型:
按拱圈和车行道的相对位置以及承载方式分为上承式、中承式和下承式。
按拱圈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分为现浇混凝土拱和预制混凝土拱再拼装。
主要施工方法:
按拱圈施工的拱架(支撑方式)可分为支架法、少支架法和无支架法。
无支架施工包括缆索吊装、转体安装、劲性骨架、悬臂浇筑和悬臂安装以及由以上一种或几种施工方法的组合。
现浇拱桥施工
一般规定:
装配式拱桥构件在吊装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设计强度值的75%。
拱圈(拱肋)放样时应按设计要求设预拱度,当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跨度大小、恒载挠度、拱架刚度等因素计算预拱度,拱顶宜取计算跨度的1/1000~1/500。放样时,水平长度偏差及拱轴线偏差,当跨度大于20m时,不得大于计算跨度的1/5000;当跨度等于或小于20m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在拱架上浇筑混凝土拱圈:
跨径小于16m的拱圈或拱肋混凝土,应按拱圈全宽从两端拱脚向拱顶对称、连续浇筑,并在拱脚混凝土初凝前全部完成。不能完成时,则应在拱脚预留一个隔缝,最后浇筑隔缝混凝土。
跨径大于或等于16m的拱圈或拱肋,宜分段浇筑。分段位置,拱式拱架宜设置在拱架受力反弯点、拱架节点、拱顶及拱脚处;满布式拱架宜设置在拱顶、1/4跨径、拱脚及拱架节点等处。各段的接缝面应与拱轴线垂直,各分段点应预留间隔槽,其宽度宜为0.5~1m。当预计拱架变形较小时,可减少或不设间隔槽,应采取分段间隔浇筑。
分段浇筑程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对称于拱顶进行。各分段内的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因故中断时,应将施工缝凿成垂直于拱轴线的平面或台阶式接合面。
间隔槽混凝土应待拱圈分段浇筑完成后,其强度达到75%设计强度,接合面按施工缝处理后,由拱脚向拱顶对称进行浇筑。拱顶及两拱脚的间隔槽混凝土,应在最后封拱时浇筑。
分段浇筑钢筋混凝土拱圈(拱肋)时,纵向不得采用通长钢筋,钢筋接头应安设在后浇的几个间隔槽内,并应在浇筑间隔槽混凝土时焊接。
其他相关规定
装配式拱桥构件在吊装时,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值的75%。
拱圈(拱肋)封拱合龙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宜在当地年平均温度或5~10℃时进行。
这些考点涵盖了拱桥施工的各个方面,包括类型、施工方法、现浇拱桥的施工要点以及装配式拱桥的安装技术要点。建议在实际施工中,考生应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