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挂名是 存在一定风险的,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和质量风险:
二级建造师作为项目第一责任人,在项目发生重特大质量或安全事故时,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在挂靠时,应明确自己不参与实际项目管理。
证书风险:
二级建造师证书在挂靠期间,若企业出现违规行为,可能导致证书年检不通过或影响个人信誉。
违约风险:
由于挂靠协议本身可能违反政府部门规定,属于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若企业出现违约行为,如不支付挂靠费用或不按规定使用证书,建造师的利益可能无法得到保障。
法律风险:
持证人未按照规定时间将证挂靠到企业,或将证挂到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会导致资质失效和罚款等后果。
资金风险:
持证人直接将证挂靠到企业,但企业未能按时支付挂靠费用或者出现其他资金问题,给持证人带来资金损失。
名誉风险:
如果持证人在工作中操作不当或者违反了相关规范要求,则会对企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合同风险:
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明显的不公平条款或约定事项未明确约定等情形时,在纠纷发生时容易引发争议。
社保重复风险:
在资质申请中,国家审核非常严厉,社保证明是必须要提供的。而从2017年开始,人社部的“全国社保联网”,也是在逐步的铺开。如果说挂靠只能中购买了社保,再加上工作单位购买的,就很容易出现重复。
审批取消风险:
2014年至今,国务院发布数个通知,分批取消了很多职业资格。比如说,16年6月取消的招标师,证书就出现了挂不出去的窘境。如果二级建造师行政审批,被国家取消的话,证书含金量就会大跌。
政策改革风险:
本质上说,二级建造师挂靠的兴起,是广大建筑企业办理施工资质的需要。一旦住建部政策有变动,不再将建造师指标设定为资质标准,人们手上的证书就没有企业要了。
建议
选择信誉良好的企业:在选择挂靠企业时,应重点考虑企业的信誉和口碑,避免与不良企业合作。
签订详细协议:在签订挂靠协议时,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协议内容合法合规,并明确违约责任和纠纷解决机制。
不参与实际项目管理:在挂靠期间,应明确表示不参与项目的实际管理,避免因项目问题而承担责任。
关注政策变化:及时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动,了解可能对挂靠产生影响的政策,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二级建造师挂靠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