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如下:
1984年:
建造师制度的萌芽。原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始研究并借鉴国际上的项目管理经验,提出了建立注册建筑师和注册结构工程师制度的建议。
1992年:
建造师制度的初步实施。原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建造师制度在中国正式起步。此时,建造师的概念开始被引入,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2002年:
建造师制度的完善与推广。原建设部颁布了《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明确了建造师的定义、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及考试、注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规定。同年,举行了首次全国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随后二级建造师的资格认证和考试工作也相继展开。
2004年至今:
建造师制度的深化与发展。二级建造师的考试和认证工作逐渐规范化、制度化。同时,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二级建造师的职能也在不断扩大,不仅包括施工管理,还涉及到项目策划、合同管理、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2009年起:
二级建造师实行地方管理和地方命题制度。这一制度使得二级建造师的考试和管理更加符合地方实际情况,提高了考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二级建造师制度从1984年开始萌芽,经过多次改革和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系统、规范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为中国的建筑行业提供了重要的专业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