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在成本管理方面应遵循以下思路:
建立成本信息库
成本信息库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包括工程量清单、工程变更清单、价格清单、资源库、材料库、设备库等资料。这些资料用于参照、审核以及分析成本,确保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制定严格的预算标准
在工程施工前,一级建造师需要预算出整个工程的成本,并制定严格的预算标准。预算标准应涵盖各个环节的费用,如工人工资、材料采购费用、机械设备费用等,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是导致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一级建造师需要在变更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控制,可以利用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对变更项目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进行变更,从而控制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
在施工过程中,一级建造师需要及时分析和判断当前工程的生产情况,根据工程进度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降低成本。
控制人员成本
人员成本占据项目成本的绝大部分。一级建造师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人员成本,例如通过严格的招聘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招聘成本,并通过技能培训和优化管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应以现有设计方案和工程量清单为基础,考虑项目的整体设计方案、建设进度和工期安排、材料、设备、劳动力等的价格波动以及项目的质量要求等因素。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工序和工作流程、选择适当的建设单位和供应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方式进行控制。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评估环节,通过成本分析可以评估项目整体成本控制的效果,并对项目进行调整和改进。成本分析包括将成本按功能、项目阶段、成本项等进行分类,比较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差异,分析成本偏差的原因,并确定成本管理的优化方案。
组织措施
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实际成本。
技术措施
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和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选择最佳方案,以降低施工成本。
经济措施
对施工成本管理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对各种支出,应认真做好资金的使用计划,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
合同措施
选用合适的合同结构,在合同的条款中仔细考虑一切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以降低合同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一级建造师可以有效进行成本管理,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和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