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在编写ISO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符合性
质量体系文件必须符合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文件内容应符合所选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要求。
确定性
质量活动过程中的所有要素,包括何时、何地、由谁、依据什么文件、怎么做及应保留什么记录等,都必须明确规定,以排除人为的随意性,确保过程的一致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相容性
各种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文件之间应保持良好的相容性,协调一致且不产生矛盾,各自承担实现总目标的任务。
可操作性
质量体系文件必须符合企业的客观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编写人员应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使用人员应及时反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尽快改进和完善,确保文件可以操作且行之有效。
制衡
在管理职责方面,应注意权力的制衡原则,避免质量体系过分依赖某一个领导者,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便及时纠正偏离质量方针、目标和标准要求的情况。
补偿
对于复杂事物,可以通过调节的方法来控制其达到规定的要求,例如在设备、工装、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检查、校准周期中运用补偿环节,以实现更有效且节省的控制。
动态控制
ISO9000标准要求对质量体系实施动态管理,不断跟踪情况的变化和运行实施的效果,并及时、准确反馈信息,调整控制的方法和力度,保证质量体系具有健壮性,能持续有效地运行。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应关注和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领导作用
领导者应确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建立组织的发展前景,形成内部环境,确立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提供所需资源,培训教育人才资源,并进行管理评审。
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所有人员的胜任、授权和充分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一个连贯的系统相关联的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得到预期的结果。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组织发展、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并取得优胜的一个重要条件,其核心是提高有效性和效率,实现质量目标。
循证决策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信息分析和评价的客观事实基础上。
关系管理
与相关方的关系影响着组织的绩效,组织应管理与其有关各相关方的关系,以取得持续的成功。
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监理工程师编写ISO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指导框架,确保文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