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工程进度计划管理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依据施工承包人在中标后承诺的工期,合理安排工程施工进度计划,项目部对参与该项目的所有人员进行指导、协调和考核,利用激励手段(奖、罚、表扬、批评)使得进度计划顺利实施。
技术措施:
规划:确定项目的总进度目标和分进度目标。
控制: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进行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比较,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协调:协调参与工程项目各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协调外部关系,处理好扰民和民扰。
合同措施:
施工机具设备、材料(构配件)供应合同中应加紧对工期的控制,要有拖期违约金方面的约束条件。
督促建设方资金(材料)到位,并做到及时拨付分包工程款。
如因发包人原因导致工期延误,应及时向发包人进行工期索赔,此条款应放进承包合同里。
进度计划优化措施:
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科学、合理的工程总体工期控制计划,并依据工程总体工期控制计划细化材料、设备、加工订货采购计划,专业分包招标计划,进场计划及分阶段进度计划。
施工现场管理
现场布置与管理: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确保施工秩序和安全;建立专门管理施工现场的人员组织,负责管理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
文明施工:
建立文明施工的管理组织,确立项目经理为现场文明施工的第一责任人。
健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各级文明施工岗位责任制,将文明施工工作考核列入经济责任制,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建立奖惩制度,开展文明施工立功竞赛,加强文明施工教育培训等。
施工成本管理
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降低工程成本。
确定合理详细的工作流程:优化施工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工作,提高施工效率。
确定和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制定详细的成本控制计划,分解成本管理目标,确保每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得到有效实施。
选用合适的合同结构:通过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合同纠纷,降低工程成本。
施工进度控制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及相关的资源需求计划: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包括劳动力需求计划、物资需求计划以及资金需求计划等。
组织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施工,跟踪检查实际进度,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定期检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环境保护与卫生管理
建立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管理和检查制度: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控制施工现场的噪声、粉尘排放: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与处理:与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签署污水排放许可协议,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施工人员管理
确保施工人员健康和安全: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二级建造师在施工管理方面的能力,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