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在基坑监测中应注意以下技巧:
监测点的布置
监测点应满足监控要求,从基坑边缘以外1~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物体均应作为监控对象。
位移观测基准点数量不少于两点,且应设在影响范围以外。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应每间隔5~20m设一个,每条直边至少3~4点,关键部位适当加密。
监测项目的选择
施工监测主要包括围护结构内力和位移监测、内支撑的内力和位移监测、地表沉降监测、坡顶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地下水位及土体深层位移监测、地下管线监测、周边建筑物监测等。
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监测方法和设备
水平位移监测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基准点距基坑较远时,可采纳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纳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宜采纳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利用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
倾斜监测建筑物倾斜监测应测定监测对象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分别记录并计算监测对象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和倾斜速率。
实时监测与数据收集
基坑监测需要进行实时监测,设定合理的阈值,及时触发预警。
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保障基坑安全的重要环节,应注意数据归档和备份。
现场管理和维护
建立专业的监测团队,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
建立监测档案,保证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地归档和备份。
预警与应急响应
根据设计给定监测预警指标,设计未给定时,应根据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和极限允许位移,结合周边环境,科学合理地确定围护结构、内支撑等监控预警指标。
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或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通过以上技巧,二级建造师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基坑监测,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