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工程师在调整材料价格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按实调整法
定义: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材料的实际采购价格(经甲乙双方核定后),按照相应材料的定额预算价格和定额含量进行调整计算价差。
计算公式:
某种材料单价价差 = 该种材料实际价格(或加权平均价格) - 定额中的该种材料价格
某种材料加权平均价 = ΣXi × Ji ÷ ΣXi(i=1到n)
某种材料价差调整额 = 该种材料在工程中合计耗用量 × 材料单价价差
综合系数调差法
定义:直接采用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测算的综合调差系数调整工程材料价差。
计算公式:
单位工程材料价差调整金额 = 综合价差系数 × 预算定额直接费
某种材料调差系数 = Σ×K1(各种材料价差)K2(各类工程材料占直接费的比重)
按实调整与综合系数相结合
定义:将按实调整法和综合系数调差法结合使用,以提高调整的准确性和效率。
合同价款调整方法
材料单价上涨或下跌:
基准价为下限,超过合同风险幅度值后,超过部分按实调整(调高或调低)
基准价为上限,超过合同风险幅度值后,超过部分按实调整(调低或调高)
综合单价的调整
新综合单价的确定:
当工程量偏差项目出现承包人在工程量清单中填报的综合单价与发包人最高投标限价相应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偏差超过15%时,进行调整
价格监测和预警
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关注价格变化,分析价变趋势,预判可能引起的冲击
制定价格调整政策
多元化采购策略:建立多供应商供货机制,允许采购人员根据市场价格和供应商资源制定采购计划
合理调整工程造价:根据市场价格变化的幅度和阶段性趋势,制定出不同种类的调整策略
调整方案的细化和操作化
调整周期和频率:定期制定调整计划并制定调整幅度
调整幅度和方式:制定出不同种类的调整幅度和方式
调整范围和策略:制定出不同的调整范围和策略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达到合理应对材料价格波动、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