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在地锚设置时,需要遵循以下要求:
地锚的分布和埋设深度 :应根据现场所用地锚的用途和周围土质进行设置。例如,立式地锚宜在不坚固的土壤条件下采用,地坑深度应大于1.5m,地垄柱应露出地面0.4~1m,并略向后倾斜。
材料选择
禁止使用弯曲和变形严重的钢质地锚。
禁止使用出现横向裂纹以及有严重纵向裂纹或严重损坏的木质锚桩。
桩式地锚宜在有地面水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采用,应用直径180~330mm的松木或衫木做地垄柱。
构造要求
立式地锚必须在枕木、圆木、枋木地垄柱的下部后侧和中部前侧设置档木,并贴紧土壁,坑内应回填土石并夯实,表面略高于自然地坪。
桩式地锚应紧贴桩身埋置1m长的档木一根,桩长应为1.5~2m,入土深度不应小于1.5m,地锚的生根钢丝绳应拴在距地面不大于300mm处。
卧式地锚应用一根或几根松木(或衫木)捆绑一起,横置埋入地层中,钢丝绳应根据作用荷载大小,系结于横置木中部或两侧,并用土石回填夯实。
安全措施
地锚应埋设在土质坚硬的地方,地面不潮湿、不积水。
不得用腐烂的木料作地锚,横木绑拉索处,四角要用角钢加固。钢丝绳要绑扎牢固。
重要的地锚应经过计算,埋设后需进行试拉。
地锚埋设后,应经过详细检查,才能正式使用。使用时要有专人负责看守,如发生变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固。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地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承受预期的荷载。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具体工程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