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
这是最早的、最为常见的一种建设项目管理方式。
建设单位分别找到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各方职责明确,但信息交流效率低,可能出现设计与施工不匹配的问题。
建设项目总承包模式
由总承包商负责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全过程的管理。
总承包商通常有一支包含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的团队,可以高效地完成项目的各个环节。
优点是减少建设单位的管理负担,缺点是可能出现总承包商权力过大的问题。
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
集设计、施工于一体的管理模式,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通常是同一家公司或紧密合作的两家公司。
可以高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减少设计与施工不匹配的可能性。
优点是提高项目的完成速度和质量,缺点是可能出现设计与施工的冲突。
项目管理咨询模式
业主委托项目管理服务方,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适用于缺乏管理经验的国家和地区,或工艺装置多而复杂,业主对这些工艺不熟悉的项目。
优点是降低对业主项目管理团队能力的要求,提高投资效益。
缺点是PM公司的人员素质和管理经验可能不成熟,业主方的风险在于选择一个高水平的项目管理公司。
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MC)
业主聘请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
适用于业主项目管理能力不足或管理人才稀缺的项目。
优点是可以精简业主项目建设期管理机构,提高建设期项目管理水平,有利于建设项目投资的节省。
缺点是业主参与工程的程度低,变更权利有限,协调难度大。
设计-招标-施工模式(DBB)
按照设计、招标、施工的顺序依次进行,每个阶段完成后才能开始下一个阶段。
适用于必须实行该顺序进行项目建设的情况,如长江三峡工程。
优点是各方对程序熟悉,责权利分配明确,有利于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
缺点是周期较长,管理和协调工作量大,业主投入人力物力较大。
EPC+O模式
总承包方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及后期运营等实行全过程承包。
在EPC总承包模式的基础上向运营端进一步的延伸,运营该项目,满足在项目使用期间政府部门的运作要求。
优点是强化了承包商单一主体责任,促进前期立项、设计、施工和运营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能最大程度避免传统分阶段管理模式导致各环节脱节问题。
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工程类型和建设环境。在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时,应综合考虑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业主的管理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