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公路实务》中关于路基基础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路基的干湿类型
路基的干湿类型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
干湿类型的划分是根据路基土的分界稠度来确定的。
原地基处理要求
砍:砍伐树木、灌木丛等。
填:使用合格的原地土、砂性土回填坑、洞、墓穴。
除:原地基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除去有机土、种植土、草皮等,清除深度一般不小于15cm。
换:当原地基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不小于30cm。
压:路堤原地基应进行压实,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时,基底压实度不小于路床的压实标准。
挖:当路堤原地基横坡度陡于1:5时,原地基应挖成台阶,台阶宽不小于1m。
路基填筑与压实
填土路基时,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的土。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
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小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0m。
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分层填土,压实。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终碾压应采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填土至最终一层时,应按设计断面、高程控制填土厚度,并及时碾压修整。
挖土路基
路基设计标高低于原地面标高时,需要挖土成型——挖方路基。
路基施工前,应将现状地面上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粪坑等部位进行技术处理。
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
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应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而采用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
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石方路基
修筑填石路堤应进行地表清理,先码砌边部,然后逐层水平填筑石料,保证边坡稳定。
土石路堤不得采用倾填方法,只能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当土石混合料中石料含量超过70%时,宜采用人工铺填;当石料含量小于70%时,可用推土机铺填,最大层厚40cm。
路基施工特点与程序
路基施工通常在室外进行,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施工区域内存在许多不同专业的工作和结构,容易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变化和干扰,特别是在旧路改造时,需特别注意行车安全、行人安全及对周围树木和建筑物的保护。
主要使用机械设备进行作业,人工操作作为辅助。进行土方作业时,必须安排专人进行指挥,确保施工的安全与效率。可以采用流水作业或分段平行作业方式来提高施工进度和协调性。
其他注意事项
路基施工完毕后,可进行埋设横向塑料排水管的施工,沟底坡度应和路面横坡一致。
抛石挤淤施工时,应采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石料直径宜不小于300mm。
台背回填施工时,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