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遵守以下规定要求:
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基础面处理:对于岩基,需要清除到质地坚硬的新鲜岩面并进行整修;对于土基,应挖除保护层并清除杂物,然后用碎石垫底并压实,再浇混凝土;对于砂砾地基,应清除杂物并整平基础面,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作垫层。
施工缝处理:施工缝是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面,应进行适当处理以确保连接质量。
模板、钢筋及预埋件安设:仓面准备就绪,风、水、电及照明布置妥当后,才允许开仓浇筑,并应连续浇筑避免冷缝。
浇筑过程中的要求
浇筑高度: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高度超过3米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
分层浇筑: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和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且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500mm。
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50mm。
连续浇筑: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时间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观察与处理: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殊要求
浇筑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可以选择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方式,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振捣: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裂缝。
养护: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天,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防裂技术措施:采取保温保湿养护为主体,抗放兼施为主导的温控措施,防控混凝土裂缝。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和安全性,防止冷缝、离析和裂缝的产生,从而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