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施工进度差异通常通过以下指标来衡量:
施工进度偏差(Ⅰ)
定义:已完工程实际时间 - 已完工程计划时间。
表达方式:施工进度偏差(Ⅱ) = 拟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 - 已完工程计划施工成本。
意义:进度偏差为正值表示工期延期,为负值表示工期提前。
自由时差和总时差
自由时差: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总时差: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影响分析:
若工作实际进度拖后的时间未超过自由时差,则不影响后续工作和总工期。
若超过自由时差但未超过总时差,则影响后续工作但不会影响总工期。
若超过总时差,则既影响后续工作也会影响总工期。
关键工作与非关键工作
关键工作:对项目的完成起决定性作用的工作,其进度偏差无论大小都会影响后续工作和总工期。
非关键工作:对项目的完成影响较小,进度偏差需要根据与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关系来确定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程度。
施工进度计划调整
原因: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商等原因。
方法:
改变某些工作的衔接关系。
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
内容和步骤:包括施工内容、工程量、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工作关系、资源供应等的调整。
建议
及时监测:定期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进度偏差。
深入分析:分析进度偏差产生的原因,区分是施工单位自身原因还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外部原因。
合理调整:根据进度偏差的大小和性质,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沟通协作:与相关单位保持密切沟通,确保调整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通过以上内容,二级建造师可以更好地管理施工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