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围护结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重力式水泥土墙
重力式水泥土墙通常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相互搭接成格栅状或实体的结构形式。这种墙体的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宜小于0.8MPa。
钢板桩
钢板桩强度高,桩与桩之间的连接紧密,隔水效果好。常用的钢板桩断面形式有U形或Z形。钢板桩可以多次倒用,适用于各种地层,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基坑中应用较多。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刚度大,适用于深大基坑。桩身通常与止水帷幕联合使用,常见的止水帷幕有深层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钻孔灌注桩对周边地层扰动小,适合在城区施工。
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墙体刚度大,对周边地层扰动小。适用于各种地层条件,特别是土质较差的情况。
SMW工法桩(型钢水泥土搅拌墙)
SMW工法桩是利用搅拌设备就地切削土体,并注入水泥类混合液搅拌形成均匀的水泥土搅拌墙,然后在墙中插入型钢,形成一种劲性复合围护结构。这种工法适用于软土区,具有较好的止水性。
内支撑和外拉锚
基坑四周一般设置挡土围护结构,分为内支撑和外拉锚两种形式。内支撑包括钢筋混凝土支撑、钢支撑等,外拉锚包括土锚、拉森桩等。这些支撑结构能够减小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墙体弯矩。
极限平衡法
围护结构的计算主要有三种方法:极限平衡法、弹性地基梁法和有限元法。极限平衡法是假定作用在围护结构前后墙上的土压力分别达到了主动和被动土压力,从而计算出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荷载,并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分段或整体计算围护结构的内力和稳定性。
这些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基坑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施工要求等因素进行选择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