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考试中的结构及体系部分主要涉及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包括不同结构体系的定义、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以下是一些常见建筑结构体系的概述:
混合结构体系
定义:使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构的楼盖和屋盖,而墙和柱采用砌体结构。
应用:主要用于住宅、办公楼、教学楼建筑,特别适用于低层建筑(6层以下)。
特点: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适合建造小空间房屋。
框架结构体系
定义:利用梁、柱组成的纵、横两个方向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
应用:常用于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等,具有平面布置灵活的优点,但在多层时可能导致较大的侧移。
特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立面处理方便。
剪力墙体系
定义:利用建筑物的墙体(内墙和外墙)做成剪力墙来抵抗水平力。
应用:适用于住宅建筑,能提供较大的侧向刚度,但平面布置相对不灵活。
特点:侧向刚度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
框架-剪力墙结构
定义: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的剪力墙。
应用:具有框架结构的灵活性和剪力墙的侧向刚度,适用于中等高度的建筑(不超过170m)。
筒体结构
定义:用于抵抗水平荷载的有效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
应用:适用于高度不超过300m的高层建筑。
其他结构体系
桁架结构:由杆件组成的结构体系,常用于单层厂房的屋架。
网架结构:由许多杆件按照一定规律组成的网状结构,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拱形结构:利用有推力的结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适用于大跨度建筑。
悬索结构:利用悬索承受荷载的结构,适用于大跨度或高耸结构。
考生应掌握这些结构体系的基本知识,并理解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考试形式通常包括笔试和面试,重点在于考察考生对相关专业知识、设计方法、结构荷载计算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