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基础施工方法包括地基处理与施工、桩基础施工、混凝土基础施工等。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技术的详细说明:
地基处理与施工
换填地基:包括素土、灰土地基,使用黏土或砂质黏土和新鲜消石灰,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施工时应注意接缝处理,确保夯压密实,灰土应拌合均匀并当日铺填夯压。
压实和夯实地基:通过机械或人工方法对地基进行压实,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复合地基:通过在土中铺设或注入固化材料,形成增强体与土体的复合体,提高地基性能。
注浆加固:通过在地基中注入水泥浆或其他化学浆液,改善地基的力学性质。
预压地基:通过在地基上施加预压荷载,使地基土受到压缩,从而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微型桩加固:在软土地基中设置微型桩,通过桩体的支撑作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桩基础施工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包括锤击沉桩法和静力压桩法。锤击沉桩法通过锤击将预制桩打入地下,施工顺序和要求包括确定桩位、沉桩顺序、吊桩喂桩、校正、锤击沉桩等。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包括泥浆护壁灌注桩、沉管灌注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和干作业成孔灌注桩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如泥浆护壁灌注桩需要先开挖浆池、浆沟,再进行钻孔、清孔、浇筑水下混凝土等步骤。
混凝土基础施工
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当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贯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钢筋必须贯通,后浇带宽不宜小于800mm。
条形基础: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每段间浇筑长度控制在2-3m,逐段逐层呈阶梯形向前推进。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用整体分层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浇筑层厚度宜为300-500mm,采用泵送方式连续浇筑,并进行二次振捣和多次抹压处理。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
施工准备
现场准备:包括勘察现场、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周围环境、三通一平状况,以及确认建筑红线和标高。
技术准备:包括图纸学习和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加密现场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等。
这些施工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设计要求和施工环境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