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在处理叠合板施工时,需要遵循以下详细步骤:
工艺流程
检查支座及板缝硬架支模上平标高。
画叠合板位置线。
吊装叠合板。
调整支座处叠合板搁置长度。
整理叠合板甩出钢筋。
进场验收
确保叠合板的厚度为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30,每平方米自重大约150kg。
底面要平整光滑,色泽均匀,并且要有预留的洞口和预埋件。
检查是否有贯通的裂缝,拒收有问题的叠合板。
测量预留钢筋的长度,确保尺寸与铭牌一致。
现场堆放
在叠合板下面铺设工字钢以保证其水平,垫木摆放要上下位置一致。
建议货物堆放高度统一为六层,避免因堆放过高导致板材受力不均。
模板安装
确保模板的平整度及支撑的加固,在叠合板周边粘贴海绵胶条防止漏浆。
边模的距离保持在500mm左右。
吊装
采用钢扁担吊装架,确保四个吊点受力均匀。
起吊前进行试吊,检查受力情况,保持水平。
吊装至施工层后,调整方向,与墙体位置线对齐,慢慢放下,避免快速放置造成的冲击。
钢筋绑扎
确保梁的两侧有预留的钢筋,绑扎得当,避免多层钢筋交叉影响保护层厚度。
线管和线盒的埋设要走叠合板下方,保护线管,保证地面浇筑顺利完成。
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减石子水泥砂浆,接浆厚度5~10cm。
楼板混凝土上表面密目钢丝网,直径12钢筋挡在外面,间距400mm。
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后浇带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减石子水泥砂浆,接浆厚度5~10cm。
楼板钢筋应细致布置,确保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这些步骤确保了叠合板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施工工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