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工程师消耗定额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它是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重要工具,用于计算工程成本和预算,并作为编制安装工程概算、招标工程清单、投标报价等的依据。
消耗定额的分类包括:
施工定额:
是在实际施工条件下制定的,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消耗水平。
预算定额:
用于编制工程预算,反映社会平均消耗水平。
概算定额:
用于编制工程概算,是在预算定额基础上综合而成的。
概算指标:
用于快速估算工程成本,反映工程的整体消耗水平。
估算指标:
用于项目初期估算成本,反映工程的初步消耗水平。
消耗定额的编制原则包括:
平均先进性原则:
定额水平应反映正常施工条件下多数施工单位的实际消耗水平,既能体现平均先进水平,又能鼓励施工单位提高劳动生产率。
简明适用性原则:
定额项目应齐全,子目划分应合理,条目设置应简明扼要,便于使用。
及时性原则:
定额的制定应与当前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相适应,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应及时修订和完善定额。
稳定性原则:
定额一经颁布实施,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频繁修改,以保证定额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消耗定额的组成包括:
人工消耗定额:
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人工数量。
材料消耗定额:
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材料数量。
机械台班消耗定额:
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机械台班数量。
消耗定额的制定方法包括:
经验估计法:
根据大量经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确定消耗定额。
统计分析法:
根据以往生产同类产品的实际消耗统计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和分析研究,结合技术条件的变化和生产发展水平,制定出消耗定额。
技术测定法:
通过科学试验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有关的施工技术资料和施工规程的要求,经过分析计算后制定出消耗定额。
在使用消耗定额时,造价工程师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合理的套定额和换算,以确保工程成本的准确计算和控制。同时,定额的编制和管理也应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更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