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电缆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直埋电缆的敷设要求
电缆埋深应不小于0.7米,穿越农田时埋深不应小于1米,且应埋在冻土层以下。
电缆一般选择铠装电缆,金属外皮两端要进行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电缆埋设后,上面应铺100mm的软土或细沙,再盖上混凝土保护板,保护板覆盖宽度应超出电缆两端各50mm。
电缆每隔50-100米在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桩或者标桩。
电缆中间接头和外面应有铸铁和或者混凝土盒保护,且应用混凝土盖板进行保护,两边超出接头600-700mm。
电缆在引入建筑物、隧道内时,应穿管保护,管口应进行封堵,防止渗水。
电缆交叉都要进行穿管保护,保护长度超出交叉点1m,交叉尽距离不应小于250mm,保护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在管道的上方或者下方。
电缆中间接头要求
安装位置和接头数量需要经过精确计算和评估,根据电缆类型、敷设环境及条件等多种因素确定。
中间接头的数量一般由电缆的规格、长度、敷设方式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决定,国内规范要求每1000米内允许有1个中间接头,重要线路可以每300—500米设置一个中间接头。
导体连接应良好,接触电阻应小而稳定,运行中接头电阻不大于电缆线芯本身电阻的1.2倍。
绝缘应可靠,接头需具有满足电缆线路在各种状态下长期安全运行的绝缘结构,并有一定的裕度。
密封应良好,可靠的绝缘结构需要有可靠的密封来保证,防止环境的水分及导电介质侵入绝缘,同时也防止绝缘剂流失。
机械强度应足够,接头需要能够适应各种运行条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材料选择应耐热、耐电压、耐腐蚀,结构设计应合理,便于安装和维护,同时要考虑到接头的散热和防水性能。
试验和检测要求应包括对接头的试验和检测,确保其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排管电缆的敷设要求
排管材料可选用钢管、塑料管、陶瓷管、石棉水泥管或混凝土管,但管内必须光滑。
排管孔径一般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敷设电力电缆的排管孔径不小于100mm,控制电缆排管孔径不小于75mm。
埋设深度:埋入地下排管顶部至地面的距离,人行道不小于500mm,一般地区不少于700mm。
电缆配置:排管内应使用铠装电缆,以确保电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电缆井设置:在直线距离超过一定长度、排管转弯和分支处应设置排管电缆井,排管通向电缆井时应有不小于0.1%的坡度,以便于电缆的敷设和维护。
电缆布放中的注意事项
电缆拉伸不要超过电缆制造商规定的电缆拉伸张力。
避免电缆过度弯曲,安装后的电缆弯曲半径不得低于电缆直径的8倍,对典型的六类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50mm。
避免使电缆扎线带过紧而压缩电缆,压力过大会使电缆内部的绞线变形,影响其性能,一般会使回波损耗处于不合格状态。
避免电缆打结。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电缆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保障电缆线路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