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师在布置线路时,需要遵循以下要求:
线路走向分明 :强弱电线路必须分开,各线路走向要清晰,以便于识别和维护。线缆两端应标签:
每条线缆的两端都应标明相应的编号,便于识别和追踪。
电控箱内走线要求:
电控箱内的走线应平行,拐弯处应呈直角,以保持整齐和美观。
线缆选择与颜色编码
信号线应选用三芯护套线,颜色分别为褐(V+)、蓝(V-)、黑(信号线)。
控制线应选用两芯护套线,颜色分别为黑(控制线)、白(V+或V-)。
24V电源线应选用两芯护套线,颜色分别为褐(V+)、蓝(V-)。
套管使用与标识:
线缆两端应套有套管,并标有相应的名称,以便于识别和维护。
接头处理:
接头应采用专用工具压制,确保铜丝不裸露,针型端头压接时,铜丝要与端头充分接触。
布线基根源则
电气系统整体布线应吻合设计规定的电路图及装置布线图要求。
电器元件的部署应考虑安全缝隙,做到整齐、美观、对称,便于加工、安装和配线。
尽量减少组件之间的连线数目,将接线关系亲密的控制电器置于同一组件中,便于检查与调试。
开关电器、控制板的出入线一般采用接线端头或接线鼻子连接,按电流大小及出入线数选用不同规格的接线端头或接线鼻子。
电气柜、控制柜、柜(台)内的元件之间可以借用元件自己的接线端子直接连接,过渡连接线应采用端子排过渡连接,端头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办理。
电气柜、控制柜、柜(台)之间以及它们与被控制设施之间,应采用接线端子排或工业联接器(航空插头等)连接。
弱电控制组件、印制电路板组件之间应采用各种种类的标准接插件连接。
强电、弱电应分开并注意屏蔽,防止外界及互相干扰。
全部接线端子、插座、保护装置等电气部件均应符合国家相关电气安全标准,质量可靠,其中插座、接线端子和过流、短路保护装置应经过国家3C认证。
布线方式选择
明敷线路适用于室内,装置类型包括护套线、瓷瓶、明管线、槽板线路等,具体选择应根据环境类型。
暗敷线路适用于埋设在建筑面内或地下,需要考虑防水、防腐处理。
其他注意事项
护套线布线应避免直接埋入抹灰层内或吊平顶、护板墙内,以防损坏和漏电。
瓷瓶线路适用于室内和室外,但人体和物体容易碰触的车间场所不宜采用。
配电线路布线应遵循相关标准,如金属导管或塑料导管的管壁厚度、线缆保护导管的最大外径等。
供电线路布置应选择室内走线,避免沿墙面或地面走线,减少干扰。
供水线路和排水线路应分开布置,避免相互干扰,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同时满足美观和实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