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在结构施工质量管理方面,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模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安装、使用和拆除工况进行设计,并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要求。模板安装的标高、尺寸、位置应正确。
控制模板起拱高度,消除在施工中因结构自重、施工荷载作用引起的挠度。对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
采用扣件式钢管作高大模板支架的立杆时,支架搭设应完整,并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例如:钢管规格、间距和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立杆上应每步设置双向水平杆,水平杆应与立杆扣接;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等。
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进场检验要求:钢筋进场时,应按有关规定检查钢筋性能及重量,检查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证书及钢筋的质量证明书,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抽样检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及单位长度重量偏差。经产品认证符合要求的钢筋,其检验批量可扩大一倍。在同一工程项目中,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连续三次进场检验均合格时,其后的检验批量可扩大一倍。钢筋的表面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当无法准确判断钢筋品种、牌号时,应增加化学成分、晶粒度等检验项目。
成型钢筋检验要求:成型钢筋进场时,应检查成型钢筋的质量证明文件、成型钢筋所用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及检验报告,并应抽样检验成型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重量偏差。检验批量可由合同约定,同一工程、同一原材料来源、同一组生产设备生产的成型钢筋,检验批量不宜大于30t。钢筋调直后,应检查力学性能和单位长度重量偏差。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材料要求:砌体结构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型式检验报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块体、水泥、钢筋、外加剂尚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并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应检查砂中的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硫酸盐及氯盐含量(配筋砌体砌筑用砂)等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砌筑砂浆应在砌筑前按设计要求申请配合比,施工中要严格按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对材料进行计量,并充分搅拌。施工现场砌块应按品种、规格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有防雨要求的(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要防止雨淋,并做好排水,块保持干净。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砌筑砂浆搅拌后的稠度以30~90mm为宜,砌筑砂浆的稠度可根据块体吸水特性及气候条件确定。砌体结构工程使用的湿拌砂浆,除直接使用外必须储存在不吸水的专用容器内,并根据气候条件采取遮阳、保温、防雨雪等措施,砂浆在储存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现场拌制的砂浆应随拌随用,拌制的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2h内使用完毕。预拌砂浆及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砂浆的使用时间应按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确定。施工采用的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d。砌筑小砌块时,应去除外表污物,剔除外观质量不合格的小砌块。承重墙体使用的小砌块应完好、无破损、无裂缝。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程度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砌筑方法宜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挤”的操作方法。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法或加浆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如采用铺浆法砌筑,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填充墙砌体砌筑,应待承重主体结构检验批验收合格后进行。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