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堰是水利水电工程中重要的临时性工程结构,用于在施工期间阻挡水流,以便进行基础施工、泄洪、通航等作业。二级建造师在围堰施工中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围堰分类
按材料分:土石围堰、混凝土围堰、草土围堰、木笼围堰、竹笼围堰、钢板桩格形围堰等。
按围堰与水流方向的相对位置分:横向围堰、纵向围堰。
按导流期间基坑淹没条件分:过水围堰、不过水围堰。
围堰适用条件
土石围堰适用于上下游横向围堰,能利用当地材料,对基础适应性强,施工工艺简单,但需做好溢流面、堰址下游基础和两岸接头的防冲保护。
混凝土围堰适用于岩石地基,挡水水头高,底宽小,抗冲能力大,堰顶可溢流,特别适用于分段围堰法导流施工中。
草土围堰适用于水深不大于6~8m,流速小于3~5m/s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防渗性能好、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但承载能力有限。
竹笼围堰和铅丝笼围堰适用于水流速度较大而水深在1.5~4m的情况。
钢板桩围堰适用于各类土(包括强风化岩)的深水基础。
双壁钢围堰适用于深水基础。
围堰施工要求
围堰高度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0.5~0.7m。
围堰应减少对现状河道通航、导流的影响,并对河床断面被围堰压缩而引起的冲刷有防护措施。
堰内平面尺寸应满足基础施工的需要,基坑为渗水的土质时,坑底尺寸一般基底应比基础平面尺寸增宽0.5~1.0m。
围堰结构和断面应满足堰身强度、稳定和防水要求。
围堰施工步骤
现场勘查:了解水流速度、水位变化、河床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截流方案。
设计方案:根据现场勘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截流位置、方法和材料,制定围堰施工方案。
准备材料与设备:根据设计方案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截流材料、施工机械等。
实施截流:按照设计方案投放截流材料,形成临时堤坝,并密切监测水位和水流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监测与调整:在截流过程中不断监测水位、水流速度等参数,确保截流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维护与管理:截流完成后,定期检查和维护围堰,防止河水冲刷导致围堰坍塌,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掌握以上知识点,二级建造师可以更好地进行围堰施工,确保工程安全和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