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程序交底是在工程开工前及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流程、标准、规范以及工作要求的详细介绍和讲解。其目的是确保所有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对监理工作有清晰的理解和遵循,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控制。以下是监理工程师程序交底的主要内容:
工程开工前的要求
施工单位需要收集工程开工前期相关资料,并备放现场以便检查。
提交企业技术标准,编制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
提交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项目管理人员和特种工种的资格证明及联系电话。
重新编制招标时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填报监理用表报监理方审核。
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并根据该进度计划编制劳动力、材料进场计划,交监理、业主审核。
编制建筑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及检验批划分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核。
办理开工手续,填报监理用表,提供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根据设计要求提供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报告,提交同条件养护试块留置组数及部位的方案。
填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工程开工后的工作
进场材料、构配件、设备报验,包括水泥、钢材、红砖等,需提供材料质保书并进行取样送检,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定期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了解项目进度,解决出现的问题。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
对进场材料进行报验,确保材料质量和安全,未经报验的材料不得使用。
对施工过程中的试件进行抽样及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工程按照合同要求顺利进行。
监理交底会议
召开监理交底会议,邀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方参加。
监理单位详细介绍监理大纲,解释监理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标准、进度控制策略等。
解答各方在监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疑问,确保对监理工作的理解一致。
签订监理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技术交底
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合同要求等,对施工单位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说明。
确保施工单位对工程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安全规定等有清晰的理解。
交底后形成技术交底记录,作为监理和施工单位双方的共同文件,以备后续的施工和监理工作参考。
通过以上内容,监理工程师程序交底旨在确保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促进各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