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师考试的主要浓缩要点包括:
消防工作方针与原则
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消防工作的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燃烧与火灾
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
闪点是可燃性液体的主要标志,危险性分类:闪点<28℃为甲类,28-60℃为乙类,≥60℃为丙类。
燃点是衡量固体危险性大小的指标,易燃固体分为一级(甲类)、二级(乙类)、300以下的天然纤维(如棉、麻、纸张、谷草)为丙类。
火灾分类:A(固)、B(液)、C(气)、D(金)、E(电)、F(烹饪物)。
生产、储存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甲(易自燃)、乙(易燃)、丙(可燃)、丁(难燃)、戊(不燃)。
热传递与火灾发展阶段
热传递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火灾发展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挥阶段、衰减阶段。
气体火灾危险性
以爆炸下限作为易燃气体分类标准:爆炸下限≤10%的气体为甲类,10%<爆炸下限≤20%的气体为乙类。
评定气体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爆炸极限和自燃点。
建筑防火措施
被动防火措施:防火间距、耐火等级、防火构造、防火分区、安全疏散。
主动防火措施: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
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最根本、最关键的技术,也是消防安全的核心。
单位消防安全职责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和设备,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定期组织检查和维护。
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防火、防烟分区及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电气火灾成因与隐患
电气火灾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线路问题、电器设备问题、违规操作、管理缺失、环境因素。
电线电缆的选择:优先选用高质量、高导电性能的金属材料,如铜或铝等。
绝缘保护材料的选择:应选择具备良好绝缘性能和耐热性能的材料。
线路保护措施:包括过载与短路保护、漏电保护与接地系统等。
安全疏散与消防设施
人员密度:办公建筑、商场、歌舞娱乐、食堂餐厅、展览厅等不同场所的人员密度标准。
疏散宽度:不同建筑类型的安全出口宽度要求。
消防电梯设置部位及条件:建筑高度、层数等条件下的消防电梯设置要求。
应急照明设置: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应急照明能够正常工作。
这些要点涵盖了消防工程师考试的主要内容和核心知识点,建议考生重点复习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