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车站质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评估质量风险,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和措施。
对关键部位、特殊工艺、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分别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按投标文件指定的规范、标准及其他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
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模板支架施工:依据施工方案和质量目标,选择模板支架体系,并按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和验算。排架立杆间距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不得擅自加大间距。顶板结构应先支立支架后铺设模板,并预留10~30mm沉落量。变形缝、止水带安装,止水带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留置垂直施工缝时,端头必须安放模板,设置止水带。诱导缝、变形缝、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的固定和安装,必须由技术员、质检员验收。
混凝土浇筑:泵送混凝土符合相关要求,防水混凝土灌注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m。灌注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下落。防水混凝土每层灌注厚度:插入式振捣器不应大于300mm,表面振捣器不应大于200mm。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随时观测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养护与拆模: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养护,垫层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7d,结构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14d。结构拆模时间:非承重侧墙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承重结构顶板和梁,跨度在2m及其以下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跨度在2~8m的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跨度在8m以上的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方可拆除。
主体结构防水施工:地铁车站工程实践表明,车站(主体结构、变形缝)防水施工质量直接影响运行安全,因此必须重点进行控制。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防水混凝土还应满足抗压、抗裂、抗冻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明挖法地下车站结构防水必选措施(一级为必选+可选)包括:主体结构必选:防水混凝土;后浇带必选: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变形缝必选:中埋式止水带。可选措施包括:遇水膨胀止水条(胶)、防水砂浆、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外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遇水膨胀材料、预埋注浆管。
接缝的防水处理
施工缝防水要求:复合墙结构的环向施工缝设置间距不宜大于24m;叠合墙结构的环向施工缝设置间距不宜大于12m;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应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施工缝处继续灌注混凝土规定:水平施工缝:将已灌注混凝土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或涂刷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垂直施工缝:将已灌注混凝土表面凿毛并清理干净,并应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盖挖逆作法结构板下墙体水平施工缝:宜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并配合预埋注浆管的方法加强防水。
变形缝的防水要求:变形缝处的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300mm,当遇有变截面时,接缝两侧各500mm范围内的结构应进行等厚等强处理。变形缝部位设置的止水带应为中孔型或Ω型,宽度不宜小于300mm。顶板与侧墙的预留排水凹槽应贯通。
以上是二级建造师在车站质量方面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建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