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构造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混凝土结构、抗震构造、防水层设置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构造措施:
混凝土结构外形与构造
混凝土结构外形应力求简洁,便于养护维修。
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应有利于减轻环境对结构的作用,避免水、水汽和有害物质在混凝土表面的积聚,便于施工时混凝土的捣固和养护。
混凝土结构表面应设置可靠的防、排水等构造措施。必要时可采用换填土、降低地下水位及设防护层等工程措施,防止水和有害物质接触混凝土表面。
结构接缝与防水
结构的各种接缝应尽量避开最不利环境作用的部位。
封锚混凝土宜采用水泥基聚合物混凝土,混凝土的水胶比应不大于本体混凝土的相应值,并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以防止环境水和其它有害介质渗入接缝。
隧道拱墙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应设置可靠的防水层。
钢筋保护层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除遵守现行铁路工程有关专业标准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一定的规定,如离混凝土表面最近的普通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表10规定的最小厚度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施工允许偏差负值之和。
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梁的抗震构造要求包括截面尺寸、钢筋配置和箍筋最小直径等。
柱的抗震构造要求包括截面尺寸、纵向钢筋配置和箍筋最小直径等。
抗震墙的抗震构造要求包括厚度、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等。
其他构造措施
民用建筑中,建筑高度控制区内的建筑高度应以绝对海拔高度控制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杆高度根据临空高度不同而有所要求。
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扶手平台转向端的最小宽度、每个梯段的踏步数、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应符合一定要求。
这些构造措施旨在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便于施工和维护。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构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