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造价工程师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美国模式
行业协会管理及指导:美国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完全由行业协会管理及指导,例如工程咨询业协会和国际全面造价管理促进会。
资质要求:行业内对咨询单位没有资质要求,但对执业人员有资质要求,从业人员分为造价工程师(Certified Cost Engineers--CCE)和造价咨询师(Certified Cost Consultants--CCC)。造价工程师必须拥有4年公认的工程学科学位,且通过相关考试认证,考试由国际全面造价管理促进会负责。
收费方式:一是采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估算额和概算额的百分比计算,收费标准较高,服务内容是全过程;二是采用年薪制,通常是服务于业主的估价人员按此方式收取。
英国模式
行业协会规定:英国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被称为工料测量师行,成立条件必须符合政府规定。受雇于业主或作为业主代表的从业人员被称为“工料测量师”(Quantity surveyor)。工料测量师的资格确认和培训由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负责。
服务收费:根据工程规模大小、难易程度,按总投资的0.5%~3%收费,收费标准较高。
全程把控:工料测量师在英国被认为是工程建设经济师,需要在全过程严格把控造价,其在英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日本模式
成本企划:日本在项目设计阶段采用目标成本倒推各环节成本上限,设计团队协同造价师反复优化方案,实现“限额设计”控造价。
精细化管理:施工企业重精细化管理,班组自主管控成本,基于“看板管理”精准调配资源、减少浪费。建筑工业化高度发达,标准化构件降成本、提质量。
政府管理:日本对政府投资的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从调查阶段、计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监理检查阶段、竣工阶段直至保修阶段均严格管理。政府通过市场管理,利用招标办法加以确认私人投资项目的工程造价。
这些模式各有特点,但都体现了市场化、专业化和全过程管理的理念。这些经验对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