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调整的原则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一)统筹内外因素,因时因地制宜 一是优化行政区划设置要内部各层面协调配合,不能单打独斗,有时要同步进行,有时要依次递进,有时要互为补充。
二是行政区划体系要与其它各制度体系相互协调。三是行政区划改革必须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进行,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规范。 (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作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行政区划应适时跟进调整。行政区划作为行政管理的基本组织方式,适时合理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近些年,我国行政区划调整还基本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名称的改变方面(如整县改市、区),还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对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提出的更高要求。 (三)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行政区划改革要贯彻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从我国行政区划演变历史看,行政区划设置特别是高层政区设置事关政权稳固和国家稳定大局。所以,优化行政区划必须在有利于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前提下进行。 (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优化行政区划的目的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在行政区划改革中,应构建一种社会主义新型城乡关系,合理配置城乡资源,使城市和乡村均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协同发展。同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要有利于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和共同繁荣。 (五)尊重历史传承,遵循文化融合 行政区划设置具有历史和文化承袭性。一方面,现行行政区划设置是长期演变而来。另一方面,文化相融是行政区划改革的内在要求。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行政区划体制的创设、发展,均深深烙上本国或本地区文化的印记。所以,在行政区划改革中,应尊重行政区划内蕴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体现文化相融的价值理念,顺势而为,以取得最佳效果。
- 其他回答
-
包括统一性、整体性、连续性、适宜性和便民原则。 首先,区划调整的统一性要求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保持标准一致,从而减少管理混乱和协调困难。其次,整体性原则要求将区域划分考虑周全,保持较小的调整幅度,同时也要注意调整后区域行政管理的便利性和划分的相对稳定性。连续性原则则要求新旧两个行政区域相邻且相接触。适宜性原则要求将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考虑在内,兼顾区域整体的可发展性和可维护性。最后,便民原则要求通过区划调整,提高居民的行政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