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刻度尺怎么估读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1、在高中,只有刻度尺的读数不说明也要,其他的测量工具读数都要估读。
2、估读到最小单位的下一位,如果最小单位是厘米估读到毫米,是分米就估读到厘米。
3、估读的数是多少呢?读到最小的单位后,还多出来的部分占最小一格的10分之几,估读的数字就是几.如刚好对准了刻度线,没多出来,估读数字就是0,这个0是不能省的。刻度尺是以长度单位为标准作刻度记号,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为1mm,一般规格的学生量程为10cm、15cm、20cm 。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测量仪器正确读数的基础。扩展资料: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最后应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代表的长度值不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到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从实际测量要求出发兼顾选择。读取结果: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如学生用三角尺最小刻度是mm,用它测量长2cm的长度,若正好对准在刻度线上时,正确记录应为2.00cm,其中2.0cm是尺面准确读出的数,由于无估读数,需在毫米的10分位上加“0”。注意: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写上相应的单位。记录结果:注意: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写上相应的单位。误差:
①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理的局限性、环境与人为的客观因素等。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②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
③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方法不当、人为主观因素(读错、记错等)造成的,因此在实验中错误应该避免也能够避免。
④减小误差的途径:选用准确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这种方法对偶然误差的减小有效)。
- 其他回答
-
普通的刻度尺,估读到下一位,先观察最小刻度,比如是毫米,那就估读到0.1毫米,结果最后一位是0.1毫米。
游标卡尺,不估读。10分度的,精确到0.1毫米,结果最后一位是0.1毫米的倍数;20分度,精确到0.05毫米,结果最后一位是0.05毫米或0.00毫米;50分度,精确到0.02,结果最后一位是0.02,0.04,0.06,0.08,0.00毫米。
螺旋测微器,千千万万要估读。精确到0.01毫米,估读到下一位,即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