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幼儿面对面沟通内容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有人说,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与孩子存在着隔阂,彼此之间交流很少。父母的感受是: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无法沟通,离父母越远。其实,走进孩子的世界并不难,只需要每天对他说四句话。第一句话: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吗?对很多父母来说,最关心的常常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较少关注孩子的生活,尤其是孩子的精神层面。譬如,他们快不快乐,有没有遇到什么烦恼,学习压力大不大等。所以,当孩子放学回家时,父母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今天有没有作业?”“作业做完了吗?”这样的问话很难引起孩子的共鸣,他们只会认为,父母是一个监工,或只在乎自己的学习,因而表现冷淡,不愿和父母多说一句话。如果父母能问一句:“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吗?”相信大多数孩子都会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向你讲述他与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的愉快的事情。第二句话: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吗?闪光点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是一个人自信的源泉,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称赞,孩子也不例外。当你在询问孩子有什么好的表现时,其实你的内心早已做好了夸奖孩子的准备,孩子当然不会拒绝。父母的夸奖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尤其是少儿期。因此,父母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努力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且放大它,让它成为孩子上进的动力。但遗憾的是,许多父母总喜欢拿孩子的过错说事,以为这样就能给孩子传递正能量,而事实上,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或逆反。第三句话: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家庭教育的落脚点最终还是要回到孩子的学习上,毕竟我们不能游离于当前的教育体制之外。当你在询问孩子有什么收获时,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对于好的方面,给予孩子鼓励和祝贺;对于不足的方面,给予孩子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沟通作用,孩子可能会向你诉说起学习的酸甜苦辣。当然,这里说的收获,并非单指学习,还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第四句话:你有什么需要爸妈帮忙的吗?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父母便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当父母问孩子需不需要爸妈帮忙时,传递的信息就是“我们爱你,乐意帮你”,这无疑能增进与孩子的感情,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无论孩子有没有需要你帮助的事,当他听到这样暖心的话时,都会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知道,父母是永远和他站在一起的。心灵的靠近,才是真正的沟通,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其他回答
-
1用假设来替代孩子得不到的东西
如果给不了孩子想要的东西,可以鼓励他去想象。比如说:“如果你有一辆车想去哪儿呢?”“我知道你现在很想妈妈。她来了想跟她一起做什么呢?”(然后你可以假扮妈妈,跟孩子一起做他想做的。“
2问孩子对什么不满
如果孩子总是抱怨,可以询问他的意见,看他想要怎么改变。比如孩子说:”我讨厌教音乐课的王老师,他太小气了。“你可以问:”你觉得王老师什么做的最过分。“然后问:”你觉得王老师怎么做好?“
3用对话找到解决方法
先让孩子表达不满,然后让他描述理想场景。这样不光让孩子参与了讨论,也有助于找到解决方法。
样活跃气氛
1幽默——但不要开孩子的玩笑
不是每个问题都得严肃解决。有时幽默能够事半功倍。说:”这太伤我的心了”,不如说:“小屁孩不要这样跟我说话哦“。不要说:”快去整理自己的东西“,换种方式可以说:”你这儿就像个生态实验室,估计青苔都快长出来了吧”。
2先表扬再批评
如果孩子的恶作剧把东西弄得一团糟,你可以说:“你很聪明,但是东西得整理一下吧”。孩子数学作业错了很多题,先不要急着纠正错误,看看他都做对了哪些题”。
3承认自己错了
让孩子帮忙处理一些问题。孩子喜欢看到大人承认自己的错。你可以说:“我是不是把东西弄得很乱啊,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
4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很多小孩喜欢听大人小时候的事。比如处理一个难题时,可以讲讲自己小时候是怎么解决的。但不要把谈话完全变成自己的故事。掌握好幽默的度。
记住他╱她还是孩子
1记得自己比孩子大
孩子每次说话都要仰望着去抓住别人的注意力。要想更好地与孩子交谈,最好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让孩子感觉到你在认真听,有考虑到他的想法。
2不要给太多选择
一定的限制能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威力。比如,说:”该穿衣服了“不如说:”你想穿红色T恤衫还是蓝色的?“只给2个选择,而不是5、6个。你可以说:”你想吃豌豆还是绿豆?“或者说:”你想先刷牙还是先梳头?“
3用词尽量简单
一个简单的回答可能比一长串复杂的解释更有用。孩子需要的是一个解决能他们疑问的简单、直接的答案。冗长的解释只会让他更疑惑。
4写在纸条上
有时孩子更重视文字语言。你可以在纸条上写:写下几点做作业。或者:今天是跑步的日子。有的孩子喜欢列一个清单跟你一起解决问题。